憂鬱

8月30日各媒體紛紛報導有關國衛院研究 "吃菜不吃肉,台灣老人好憂鬱",根據進一步了解,其實這個研究和素食或吃肉完全無關。

研究實際內容:1999 - 2000年老人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65歲以上老人共1,371人填寫 SF-36問卷及抽血檢測血紅素、維生素B6、葉酸等生化質,發現血紅素、維生素B6和葉酸較低者,心理健康狀態較差 (1)。

 

關於這個研究的各項報導,有許多扭曲與誇大:

1. 首先,老人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,是一個橫斷切面的研究 (cross-sectional study),無法了解因果關係。有可能心理狀態不佳者,食慾也較差,因此營養狀況不好,無法了解哪一個是因?哪一個是果?這樣頂多只是 "相關性",國衛院使用 "風險"的字眼並不洽當 (1)。

2. SF-36這個問卷有一些測試心理健康和情緒題目,但並不是特別針對憂鬱。因此恐有誤導 (2)。

3. 此研究主要分析血紅素、維生素B6、葉酸和心理健康的相關性,並沒有針對飲食內容做分析。維生素B6廣泛存在各種植物性食材,如:堅果、種子、豆類、全穀、小麥胚芽。葉酸主要來自於綠葉蔬菜。雖然紅肉含血鐵質高可增加血紅素,但通常血紅素偏低者可能是失血(如月經、胃潰瘍等)或其他臨床因素引起,因此將這些指標過低直接歸罪於肉吃得不夠多,不但不符合邏輯,也很容易做出錯誤的診斷。

4. 這個研究的證據真正告訴我們的是:營養不佳和心理健康狀態有相關性。到底是因為營養不良影響心理,還是因為心理因素造成食慾不佳而影響營養狀態,或是有其他因素同時引起營養狀況與心理健康,有待更進一步研究。舉例來說,如果有酗酒習慣者,通常很容易缺維生素B群,但也可能是心理健康比較有問題的人。

5. 反過來說,另外一個已經發表的臨床試驗 (比較嚴謹的研究設計,較能夠推論因果關係),葷食者在完全避免肉、魚、和家禽之後,心情有好轉的趨勢 (3)。

與其相信各媒體誇大不實的報導,及他人的過度解讀,民眾可以直接上國衛院網站 (1)把研究的描述實際看一次,就會發現這個研究完全沒有分析到肉類攝取,而僅是血液中血紅素、維生素B6和葉酸與心理健康的關係,也無從知道這些營養生化質偏低的民眾是什麼原因引起。

無論吃素或吃葷,如果不均衡攝取食物,都有可能造成營養失調。葷食者若肉多菜少,很容易缺乏葉酸、維他命C、鎂、膳食纖維。而素食者若是以奶類取代肉類當作蛋白質來源,而忽略豆類,也可能缺鐵而血紅素偏低,因為奶類的鐵質含量非常低,真正能夠取代肉類營養的應該是豆類加全穀類食物。

作者:邱雪婷
(
為美國與台灣註冊營養師。目前為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,從事素食與疾病相關研究工作。)

 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簡介

國內少數由醫學角度探討素食的非營利團體。集結各大醫院、大學...等多位有志推廣素食的醫療人員、專家學者,透過講座、食譜、文章,教育民眾正確的素食營養知識。

素食者該如何避免貧血,請參考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其他文章:

【女性素食者該如何避免缺鐵】

【素食者是否該補充維生素B12】

參考資料:

(1) 國衛院發現老人罹患憂鬱危險因子---貧血及維生素B6、葉酸同時不足老人 罹患憂鬱風險達七倍。三成以上老人患有憂鬱情緒 呼籲重視肉類及蔬果均衡攝取。

國家衛生研究院網站: http://www.nhri.org.tw/NHRI_WEB/nhriw001Action.do?status=Show_Dtl&nid=20130830290526010000&uid=20081204954976470000

(2) SF-36台灣版: http://sf36.cgu.edu.tw/main.htm

(3) Beezhold BL, Johnston CS. Restriction of meat, fish, and poultry in omnivores improves mood: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. Nutr J. 2012 Feb 14;11:9. doi: 10.1186/1475-2891-11-9.

期刊連結: http://www.nutritionj.com/content/11/1/9